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医疗网讯 据上海政务网发布,3月21日的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发布了《“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未来推进健康上海建设的行动纲领,纲要对2020年、2030年健康上海提出了明确战略目标。

卓越的全球城市,应该是健康城市。2030年,健康上海将是怎样的图景?在探索追求过程中,政府、社会各行各业乃至个人,都应当承担哪些责任、做出哪些努力?记者约请专家解读。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探索“上海特色”健康指标

经过多年实践,上海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去年,本市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3.18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76‰、5.64/10万,三大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但另一方面,本市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比例为30.2%,80岁以上老人占23.6%;同时,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也不断变化,上海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建设健康上海,设定符合上海实际的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说。

纲要对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全科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专家解释,到2020年全科医师与执业医师之比约达1∶6,强调全科医师在健康守门、双向转诊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册护士人数将超过执业医师人数,是为了改变当前“医护比倒置”的不合理现象。又如纲要中,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等都有明确要求。如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预计达46%,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吻合。

至于三大健康水平指标,纲要提出至2020年,申城人均预期寿命≥82岁、至2030年≥84岁;婴儿死亡率至2020年≤7‰、至2030≤5‰;孕产妇死亡率至2020年≤12/10万,至2030年≤10/10万。去年上海孕产妇死亡率已降低到5.64/10万,未来的“上海指标”为何反而降低了?胡善联解释,“考虑到二胎政策放开、高龄产妇增加,针对这一指标的设定相对保守。”

专家同时透露,除了明确写入纲要的指标,本市还在探索一些更具“上海特色”的健康指标,如对于“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的监测,普陀区正在尝试推进。

健康促进关键是“治未病”

健康绝非卫生机构一家之事。纲要明确提出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倡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大健康的治理格局,促进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胡善联表示,市民健康不仅需要医疗卫生作保障,健康环境、健康生活、健康教育乃至健康文化等皆不可或缺。从“以看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可喜的是,纲要明确了环保、绿化、食品药品安全等部门的职责,为健康融入万策带来契机。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一直是上海的短板,纲要明确,203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42%;PM2.5监测指标则被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监测指标取代,还增加了受污染地块及耕地安全利用率、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等指标,从空气、水质到食品等多个环节为市民保驾护航。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说,“过去各部门分条线干,现在体育、卫生等各个部门都可以更好融合,真正实现健康融入万策。”他介绍,健康促进的关键是“治未病”,体育运动也是很多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而且“比起医疗技术本身,体育有着独特的功能,能让参与者的心情更愉悦,也有利于社会和谐。”

在专家看来,上海是一座竞争压力很大的大都市,而健康效应需要长期累积。“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将体育生活化;企业单位有义务为职工创造锻炼的场地与时间;除了卫生、体育部门,其余部门联合开展的宣教工作也必不可少。”,

以朝阳产业带动经济转型

纲要提出,上海将促进健康服务业的高端化、国际化、集聚化发展。培育以健康为主题的产业园区,促进现代健康产业集群式发展。还将鼓励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促进医疗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科技、文化的融合,催生健康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老年病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金春林对此解读为,健康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产业也找准了经济转型的关键点。

金春林指出,美国国民每年医疗费用支出占GDP的17%左右,比例相当高。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健康产业的附加值不可小觑。目前,我国居民卫生费用支出占GDP的6%,上海指标则提出了健康产业未来将占GDP的7.5%,符合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轨迹。

纲要强调,推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健康产业,打造“海上中医”国际服务品牌,建设一批中医药连锁跨境服务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左学金教授说,对健康促进来说,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瑰宝,上海又是海派中医的荟萃之城,如何结合市民的健康诉求与市场需求,大有可为。健康上海建设要“双轮驱动”,将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卫生事业与市场化的健康产业有机结合,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医疗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2030年,健康上海建设

将完成这些主要指标(部分)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健康教育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和学校建设健康教育室(角),在居民社区设立健康教育咨询点,在工作场所推进建立健康教育点。

组织开展针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康复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妇幼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全面发展。

健康文化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办院方向,强化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促进为导向的医院服务理念。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强化企业保护员工健康权益的意识,加强员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普及入职体检和常规体检,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员工休息权。

健康行为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2030年,本市成人吸烟率降至20%,二手烟暴露率降至36%,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二手烟暴露率控制在10%以下。

2030年,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全民健身

将体育设施融入生态发展,大力建设自行车绿道、体育主题公园,以及沿江、沿河、沿湖体育休闲设施。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

依托“上海健康云”平台,完善预防、治疗、健康管理“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慢性病防控机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癌症、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实现健康管理全覆盖。

加强全人群健康管理服务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提供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服务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政府履行基本卫生计生服务职能的平台、全科医生执业平台、市场资源整合平台、 居民获得基本卫生计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平台、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 把三级乙等和部分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成为区域医疗中心,把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或老年医疗护理机构。把三级甲等医院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危重疑难病症诊疗中心。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构建安全的食品药品环境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上海市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这些健康目标,

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

优化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环境,建立适应卫生行业特点的绩效评价、人事薪酬制度, 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声明:医帮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及用户分享或为本站原创,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 QQ: 1078334478 或 点击右侧 私信:At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命科学

政协委员评韩春雨事件:重大科技事件应及时发声

2017-3-22 14:35:00

生命科学

布里斯托大学发现脐带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2017-3-23 9:02: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