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网讯 由于监测精确度并不算高,运动心率手环最终有成为“鸡肋”的趋势。
但“鸡肋手环”背后依然面对着数百亿的市场,一个高精确度的运动手环,在高强度的健身训练、运动管理和运动康复领域依然十分刚需。相关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健身房持卡会员用户达到1500万,未来5年健身人口预计超5000万。而跑步app和骑行用户规模超过亿,加上中国80后以上人口规模占比超过67%,整体等待释放的市场空间依然不小。
运动心率监测普遍仍采用光电测量法,专业术语叫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 plethysmography,简称PPG),再结合算法技术测算出人体的心率数据。国内市场常见的小米手环和Apple watch,国际上精准度较高的则有Polar和Mio心率监测技术。近期36氪接触的FIZZO,被认为能在心率监测技术达到甚至超过前二者的水准。
FIZZO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光电测量法,但在光电传感器模块和算法上进行了革新,使得整体的抗干扰性更强,提高了光学心率设备测得心率准确度。按照创始人程晓伟的说法,用生物医学级别的技术,加上专利的算法,达到了心率测试的更高的准确度。
FIZZO(123HR)和Polar、Mio心率监测效果对比
FIZZO提升的是动态监测水平,和结合人体运动场景的算法技术。以往的心率监测在160bmp以下监测数据尚可,但在更高强度的有氧区间,心率监测的准确度便出现较大偏差(见上图中间部分)。这种偏静态的心率技术,在用户手环佩戴不规范,或者手环在晃动状态下监测并不准确。而后者的算法,由于缺乏和不同场景的测试,使得整体的监测数据输出也呈现出较大误差。
创始人程晓伟为原德州仪器半导体(TI)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早先负责过摩托罗拉半导体亚太区业务。德州仪器半导体层曾作为华为小米的心率监测技术供应商,程晓伟曾参与其中。但在他看来,真正好的运动心率技术,依然需要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在算法上革新。2015年,程晓伟引入浙江大学和上海交大背景的生物医学计算机系团队参入,经过22个月的研发获得了这项技术。目前,第一代的FIZZO手环正在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