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数字医疗设备真的有用?

  大数据的应用让求医问药变得简单快捷。从可穿戴医疗设备到健康APP程序,数字技术正革新传统诊疗手段。鼓吹者宣称,数字医疗终将取代门诊,让望闻问切成为历史。

  然而,掌握了海量数据就能治病?数字医疗究竟是技术进步,还是硅谷开拓新市场的噱头?

未来数字医疗设备真的有用?

  硅谷热潮

  硅谷对数字医疗推崇备至,铆足劲开发相关技术产品。可穿戴医疗设备会适时采集个人的血压、心跳等各种数据,辅以大数据分析。

  谷歌正在研发一种隐形眼镜,能够随时监测佩戴者的血糖水平。这种产品一旦问世,既能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好帮手,也能给普通人提供良好的膳食建议。

  这是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未来面世的产品相比,如今市面上可跟踪运动、计算卡路里消耗并分析睡眠的可穿戴设备堪称原始。

  心脑血管医生埃里克·托波尔预言,数字医疗将全面革新医患关系。到时候,患者负责采集自身数据,大数据运算法会在关键时候发出警告,如果真要看医生,也不过是一个社交网站之遥。到时候,等待叫号看病的不是患者,而是医生。

  无所不在

  由于医疗费用支出庞大,“健康就是生产力”成了不少企业的信条。数字医疗技术的出现,受到热捧。英国石油公司近来给其美国员工配备健康手环,鼓励他们多步行。公司称,每个员工每年步行200万步能给公司省下800美元医疗费用。

  目前,某些智能手环的运动跟踪功能已经引发争议,因为可能泄露佩戴者隐私,暴露其一天24小时行踪。目前,这种顾虑尚不足道,因为人们完全可以自主选择不佩戴手环或予以关闭。

  然而,随着数字医疗技术日益普及,新一代产品将全面渗透人们生活,到时候想对数字医疗说“不”并不容易。

  目前,全世界生产的最小芯片只有一粒尘埃大小,而密歇根大学研发的微型计算机Micro Mote还没有一粒米大。技术进步令医疗设备“缩水”,下一代数字医疗产品将可植入、口服甚至注射进入人体。

  普罗蒂厄斯生物制药公司目前正研发一种“智能药片”,一旦吞服可从体内监控人体健康情况,包括人们的服药种类和时间。这种针头大小的智能药片更像一个感应器,动力源自人体,可以监控运动、出汗、睡眠和心率等多项健康指标。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正与微芯片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一种可植入体内并在16年内释放避孕药的装置,由遥控开启并调节工作。,

  隐私顾虑

  当越来越小的医疗设备亲密接触人类身体,采集、传输大量数据,其中蕴含的隐私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

  专家担心,越来越多人以健康之名欢迎技术产品植入体内,毫不顾忌可能因此遭到监控。这些数据收集关于身体的庞大数据,但人们至今只能掌控其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至于这些上传云端的数据结局如何,却很少有人关心。

  这仍是一片灰色地带。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的各种信息还不能算作医疗数据。要进一步收集更敏感信息需要得到监管部门许可。

  非营利机构“患者隐私权益”创始人德博拉·皮尔说: “对技术公司而言,这是一座金矿,至少在美国,健康APP采集的收据不受任何法规监管。”他预言,随着数字医疗技术的应用推广,患者、保险公司、技术企业和政府终将就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发生冲突。 袁原

  相关链接

  健康APP程序徒增焦虑恐慌?

  数字医疗让普通诊疗更便捷,但并不意味着人们更健康。目前没有任何独立、确实的研究显示,健康APP程序的使用者更健康。对于研究人员而言,不少数据全无价值。

  《英国医学杂志》周刊近期刊登文章,认为市面上的健康APP除了引起焦虑毫无他用。

  一家医疗专业网站主编伊蒂法特·侯赛因称,一些APP只不过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帮助医生让患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英国格拉斯哥全科医生德斯·斯彭斯则认为,健康APP的功效“既没经过验证也不科学”,还打开了焦虑不安的大门。

  健康APP尚处于技术起步阶段,远算不上灵敏的诊断仪器。如果不综合考虑饮食、遗传等因素,每天机械步行一万步、单纯依赖运动追踪等数据,并不能保证健康。

  然而,随着数字医疗技术变得更加普及且灵敏,势必产生更多数据。没有专业人士的分析解读,只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

声明:医帮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及用户分享或为本站原创,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 QQ: 1078334478 或 点击右侧 私信:At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新闻&态度

高端医疗设备沪上斗艳 联影崛起获“点赞”【图】

2017-3-5 13:14:52

新闻&态度

抢滩远程医疗 设备商“拉拢”基层医院

2017-3-5 13:14: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