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网讯 3D打印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即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的先进技术。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成为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中。本文介绍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米琨教授团队使用3D打印技术帮助进行ACL返修手术的一例病例。
患者男性,外院行左膝ACL重建术后3年,膝关节一直松动,不能运动。MRl检查显示重建的ACL消失,股骨及胫骨隧道位置不佳。
CT检查显示ACL重建的胫骨隧道偏前,股骨隧道偏后。
为了更加清晰明了,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帮助进行ACL返修手术,3D打印可以清楚显示原来重建的隧道内口及外口等等诸多情况,还可以探究ACL重建失效的原因、下一步的手术处理等等。
术前查体:前抽屉试验(+++),Lachman(+++)。
关节镜检查见重建的韧带已经消失。
,
原来重建的ACL胫骨隧道内口偏前(等离子刀头所指处)。
现等离子刀头所指处应该为正确的内口定位,原内口与此处相距较远。
现等离子刀头所指处为外侧半月板前角游离缘。左下方2个等离子刀烧灼处为原内口及准备返修的内口。
ACL返修时我们将胫骨隧道外口改在前外侧,可完全避开原来的胫骨隧道。
股骨隧道内口先用克氏针定位,调整角度尽量避开原过于偏后的隧道。
,
用由小到大的空心钻头钻股骨隧道,观察隧道情况,至8mm时隧道内骨面90%达新鲜化。
股骨隧道内取出的原重建肌腱及袢,糜烂。
己经完成的股骨隧道,改用横穿钉固定。
取对侧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肌腱达8-10cm。
,
重建后关节镜检查见ACL的走向及张力等均好。
关节镜从前内入路进入,清晰的见到原胫骨隧道内口与返修后的相距较远。
返修手术后检查患者的膝关节前抽屉试验(—),Lachman(—)。
ACL重建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术,返修手术则更加复杂,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对我们的手术有帮助,利于我们的术前及术中判断,提高ACL返修手术的疗效!
作者简介
米琨
米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仙葫院区副院长、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主任、国家卫计委骨科内镜与微创医学广西培训基地主任,1993年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首届骨科专业,同年分配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
1998年及2006年2次到全国骨科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分别学习创伤骨科、手外科和运动损伤,近十年来,不断到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创伤骨科、关节外科、尤其是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的国际交流和学习。
米琨教授对骨关节损伤及疾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对神经、血管、肌腱、韧带、软骨和半月板损伤以及关节疼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擅长关节伤病的诊治,各种复杂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四肢骨关节畸形的矫形,肢体功能重建,皮瓣移植以及现代先进的人工关节手术尤其是关节镜微创手术,创新了很多手术方法,是广西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的领航者。近十年来,全面开展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和肩锁关节、距下关节、跖趾关节等小关节的各种关节镜手术,并在关节镜下进行系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微创松解以及肌腱、滑囊病变切除等关节外伤病的处理,已经帮助100余家华南地区医院开展关节镜等各种高新难的骨科手术。,
米琨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运动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中国委员会华南区主任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SICOT中国部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膝关节-膝关节镜-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PKASS)中国委员、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西部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协作联盟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兼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委员、印度《Journal of Hand and Microsurgery》和阿曼《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等国外杂志的特邀审稿专家、《中国内镜杂志》和《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编委。
米琨教授2012年获第2届广西优秀医师奖,是广西著名的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专家。